方便快捷订购本站上的所有书刊。
精选优秀少儿书刊!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教育园地 >
你的孩子是否也面临“精神饥饿期”
来源于: 作者: 上传时间:2017-04-14 点击数:17647


阅读对于孩子而言是什么?5岁之前和14岁之前是两个关键点。对于孩子而言,即使他成绩平平,但有良好的阅读习惯,将来仍会潜力巨大。而培养阅读能力,14岁以前是关键。孩子对阅读的“精神饥饿感”形成于14岁之前。今天跟着少儿期刊、少儿书刊、儿童读物的编辑了解一下。


“父母是否在小孩5岁以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,影响着孩子今后阅读技巧的形成。同时,人在14岁以前的阅读体验,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。人生以后的历程,只不过是前面14年所阅读的东西的展开。”
一个孩子即使学习成绩平平,但只要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,一定比只是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。

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·伍尔夫通过研究儿童阅读时的大脑变化发现,儿童在阅读少儿期刊、少儿书刊、儿童读物是左右大脑两个区域都一起运行的,而过了这个时期,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,我们成年人在 阅读时,往往是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。




科学家认为,父母是否在小孩
5岁以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,影响着孩子今后阅读技巧的形成。同时,人在14岁以前的阅读体验,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。人生以后的历程,只不过是前面14年所阅读的东西的展开。
事实上,孩子长大以后,是用在14岁以前所阅读的东西、所体验的东西、所经历的东西、从书本当中获得的基本价值观,用感恩、慈善、友爱等这些最伟大的观念和知识在建设。
“所以,孩子早期的经验对成长非常重要。当他们成人以后,他们是用孩提时代所获得的东西为根基,继续去构建内心的成人世界。”朱永新说。
在巨大的应试压力面前,如何平衡阅读和学业?
其实两者不矛盾,家庭作业越多孩子可能会越笨
一位当了小学生家长的妈妈发现,再美好的计划都跨不过上学这道坎儿。在孩子上学之前,这位妈妈一直坚持给孩子读各种少儿期刊、少儿书刊、儿童读物。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,但是,自打一上学,孩子阅读的时间被一点点地挤掉了,“又要完成学校的作业,又要保证孩子睡眠,只能有所取舍。”这位妈妈说。
这位妈妈的苦恼绝非个案。在巨大的应试压力面前,如何平衡阅读和学业,是摆在很多父母,尤其是城市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。
调查表明,59.2%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,甚至有6.2%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,只有12.3%的学生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比较多。



“国外大量研究证明,家庭作业越多,孩子可能会越笨。”朱永新说,重复的练习是孩子最讨厌的事情,这只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,但是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并无作用。

依据孩子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的情况,朱永新把孩子分成了4种类型:
第一种:孩子既不爱读教科书,也不爱读课外学,“这样的孩子肯定是愚昧无知的”;
第二种:孩子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,“这样的孩子必然发展潜力巨大”;
第三种:孩子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,这样的孩子可能成绩不错,但是却没有什么发展潜力;
第四种:孩子是不爱教科书只爱课外书,“这种孩子也许成绩不理想,但还是有希望的。”
事实也证明,大量的课外阅读并没有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。
即使是充分了解阅读重要性的父母,仍然有很多困惑。
随着科技的发展,新一代的家长和孩子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股电子阅读的浪潮中。对此,朱永新认为,电视、电脑、手机等电子设备提供的内容太过绚丽动感,这对低年级的孩子还是有危害的。“对孩子专注力和宁静的心态的形成都是不利的。”
要让每个孩子方便地得到最适合他们的少儿期刊、少儿书刊、儿童读物
“我现在就有这样的困惑。”一位一年级孩子的妈妈说,学校每天会利用孩子早晨到校这段时间给学生放古 诗,“几十首古诗全部用说唱的方式录制,孩子在家里时嘴里经常叨叨,不过怎么听都不是味儿。”据这位妈妈介绍,别管是“锄禾日当午”还是“床前明月光”,什么样的诗句在孩子嘴里都用欢快的说唱节奏唱出。
“这种方式追求的是琅琅上口,是为了让孩子记住。”朱永新说,但阅读的关键不是背下来,而是体验、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。



“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、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,孩子的阅读也是一个阶梯式的、逐步过渡的过程。”朱永新说,在最初的粉红色的阶段,阅读是以读、写、绘、儿歌、童谣为主,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,阅读则表现为大声朗读、复述故事、默读等形式,到了再高的年级,就要开展主题的探讨了。

同样,纸质图书的阅读习惯也并未在日常生活中中断。有媒体报道,在欧美一些大城市的地铁里、火车上,确实有人在看手机或阅读电子书,但更多的人则是捧着纸质书,一方面,当前的电子书阅读设备在长阅读体验方面难以与纸质书媲美。另一方面,有研究表明,从纸质书中获取的信息,相比从屏幕上获取的信息,更适合深度阅读。所以,孩子阅读纸质少儿期刊、少儿书刊、儿童读物更有利于儿童阅读的培养。